新东方网>热点专题>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深度访谈>正文

专访银娟:打造电子传统,构建电子生活共同体

2020-11-09 18:12

来源:新东方网

作者:


主持人:朱宇(左) 新东方在线副总裁,东方优播CEO,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助理、中学部总监

嘉宾:银娟 (右)中国文化部特聘心理学专家

  合理引导使用电子产品

  主持人:特别荣幸邀请到文化部特聘心理学专家银娟老师出席专访活动。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环境,过去大半年时间里,很多孩子开启线上学习的模式,家长朋友对于孩子接触电子产品非常头疼。我们怎么让孩子利用电子产品更好地学习,而不是担心他借着学习由头去玩游戏?

  银娟:您刚才问这个问题当中已经有了答案,既然不知道孩子在网上做什么,您一定要了解他的网络行为轨迹,他在网上到底干什么。他下载了什么软件,在每个软件的停留时间。尤其是刚开始接触网络的时候,你要特别了解跟孩子密切交往的同学们在玩什么电子游戏或者在网络上有什么行为。家长要把监督落到实处,不仅仅是时间的控制:该上网了、该下网了。与其焦虑,不如花更多时间了解孩子网络行为,同时对行为进行探讨,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同时导入正向的电子认知。

  主持人:疫情在国内逐渐过去,很多家长会觉得要监控孩子电子产品使用很麻烦,干脆一刀切不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了,省了监控、省了了解、花那么多心力和时间,您怎么看待这个情况?

  银娟:疫情过后很多家长找我说,孩子重返校园不能适应学校节奏,能不能干脆把家里WiFi全部断了。在现在这个年代,电子环境已经是我们的生存环境,这种方法是不适合现代社会环境的。我有一个建议是创建家庭电子生活共同体。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和孩子有共同的生活,同样可以创建网络当中的共同生活。什么意思呢?电子产品不应该当成孩子的私密行为或者个人行为,这样会跟孩子在电子之间形成一堵墙,你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也不知道你在干什么,这样监管行为不可能进入。因此,在电子世界跟孩子开通电话系统,你才能够影响到他。他有很多负面行为,过多看短视频或者沉迷游戏,我们跟共同在电子生活中用正面的形象(一起旅游制定旅游计划、查找信息或者了解网上的订票)更多正面行为才能平衡负面的行为。

  发挥网络的优势,助力孩子成长

  主持人:您提到更多互联网上新应用可能是正面行为。疫情期间,我们也发现互联网教学、网课突然兴起了,但不少家长也有质疑网络学习的效果、专注度,孩子通过网络学习是否能够真的达成和线下学习一样的成绩,您是怎么看待网络学习现象?它会对现在的教育,包括对于家长、对于孩子产生什么样的改变?家长该怎么面对这种现象,做什么措施,最大程度利用好的一面,回避错的一面?

  银娟:我曾经给家长上课的时候,特别推荐过,使用网络去学习。我用一个事例来说,比如天文学的学习,怎样从太阳、地球角度思考,这些从电子学习软件里都可以模拟。但是只是通过文字,学习效果就不好,孩子也理解不了。

  网络不能成为一个主体,但是可以补足的。比如,对于网络上的孩子,今天50个孩子在听课,谁是前几名我们在网络上一下就看出来了。

  为什么游戏大家那么感兴趣?能不能把游戏一些方式运用到学习上,这个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为什么现在没有做到?问题在于游戏开发商是不是更有社会责任感、是不是更具有人文情怀?因为学习软件不如游戏挣钱。

  主持人:所以您觉得如果未来互联网教育公司,他们也在商业化过程中不管是不是挣钱,他愿意投入进来,整体上是对社会是进步的现象?

  银娟:对,它是一个工具。你怎么去用它,什么时候用,你用它做什么,我觉得这是我们最主要找到的方向和思考的路径。

  预防成瘾,打造电子生活传统

  主持人:我记得十几年前,在社会上面讨论很多的一个话题是孩子网络成瘾。这五六年这种声音讨论的相对少一点了。但家长们对于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还是有很多的担忧,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去做?针对一些网络成瘾的孩子,您能够给家长一些经验分享吗?

  现在这些孩子很多上网年龄都偏小,实际上只是去网络漫无目的的游荡,因为孩子非常空洞。包括现在一些家长也是一样,你看他在全力以赴的生活,实际内心漆黑一片。

  所以要让孩子真的过有品质的生活,让他懂得对生活的欣赏、生命的欣赏、对自我的欣赏,这样才能跟生活有深刻、美好的连接,因为他有精神世界在生活里面。比较高的生活质量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更要关注家庭系统里面文化性、精神性的东西怎么去构建。

  主持人:有的孩子对于父母禁止他使用电子产品很叛逆、很反感。因为父母也在天天使用电子产品、天天刷抖音,在这样情况下,父母该如何处理和孩子的关系?结合网络成瘾类型和实际案例情况做一下分析。

  银娟:刚才我说了一个概念,咱们要创建家庭电子生活的共同体,现在我还要提出一个概念,要打造现在电子生活的传统。

  电子原来是新兴科技,看起来很好像新鲜,可对于现在来说,司空见惯了。这一代要打造电子优良传统。这个优良传统,包括我刚才讲:给生活便利,对于情感的交流。以前电视节目是没有选择性的,爱看不看,反正电视就放这些节目。但是现在可以搜索而且可以随时暂停,所以,我们可以热烈讨论一下,这是导入正向认知很好的时机。

  另外,进行家庭无WiFi日和有WiFi日的限制,有一个断网模式和连网模式的平衡。这种平衡不是你监督孩子,对家长也是一样,吃饭的时候、睡觉之前都别看。类似这样电子传统越早建立越好,等孩子将来有了孩子会继承电子生活传统,这是我认为现在电子生活环境之下必须重新增加的一些内容。

  主持人: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可以抵挡电子产品的诱惑,有的孩子又深陷其中,电子产品游戏是怎么让孩子成瘾的,以及自身什么样性格特点的孩子容易网络成瘾?

  银娟:如果要归纳起来,简单来讲咱们说三点

  1.低自我。这个很好理解。

  2.低情绪。这个孩子在现实中不太快乐,他也许是出现困难了,比如家庭关系出现变故,父母的情感出现问题,家庭关系不太牢靠。另外成绩下降、朋友不搭理他了或者转学,这样一些环境适宜方面的问题。

  3.低现实感。比较低的生活品质,比较低的现实感。

  主持人:对于沉迷网络世界的孩子,他从接触电子产品到最后沉迷其中会经历哪些过程,如何判断孩子处于什么阶段?

  银娟:从咱们说的正常使用再到过度使用再到网络成瘾。

  正常使用不说了,过度使用分早期和后期,早期的时候每天1-2小时,这个阶段家长发现这个问题,利用家庭关系或者增加一些别的活动,尽量对孩子做一些行为方面的校正。如果到了后期,每天已经3—4小时了,这时候家长真的做不了什么了,还是得交给专业心理机构、专业机构。

  如果网络成瘾已经确诊的话,最好是去医疗机构治疗。成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伴发着抑郁、焦虑、强迫性人格的改变、社交恐惧等等相关的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疾病,对于这种疾病需要非常专业对症的治疗。

  主持人:具体有些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治疗,一般需要治疗多长时间,他会不会复发,家长这能做什么?

  银娟:主要来说目前还是三种模式,刚才说了一个医疗模式就是对于最严重的,还有心理模式和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三个模式。

  至于复发来说,所有成瘾性疾病复发率还是比较高的,越早期预防、越早期干预复发率越低,还有复发率高低和治疗完以后整个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他是否保持,关系很大。

  主持人:治疗时长有没有特定的范围?

  银娟:这个没有,越严重治疗时长越长,而且我刚才说可能还会复发重新回炉再造。

  主持人:面对孩子陷入电子产品泥潭中,很多家长都觉得无奈,甚至对孩子绝望,我们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孩子沉迷电子的状态?家长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和什么样的方式看待这个现象?

  银娟:到我们医院来治疗的家长,很多对孩子已经大打出手,甚至压着来的。如果家长到了绝望的地步,我建议不要使用招数。因为绝望之前,对于沉迷网络的孩子你什么招都用了,再用招必定是错招。到了这个程度我建议求助于专业机构,不要浪费时间,极早干预。

  主持人:很多家长发现不仅仅是孩子沉迷网络行为,还有其他行为,家长也认为不那么正确。可是及时跟孩子沟通,孩子往往也听不太进去。请问一下,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不愿意听家长给出的这些建议和要求?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银娟:如果你说什么孩子都不听你的,跟网络成瘾关系不大,是你在孩子面前从小权威感没有构建。权威感和情感的完美调和是家庭跟孩子之间关系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他很喜欢这个家长,他很爱这个家长,这个孩子因为爱你显得似乎有点怕你,愿意听你的话。如果什么都听不进、油盐不进了,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成功的关系。

  主持人:明白。银娟老师在太极上有很高的造诣,太极包括其他锻炼或者行为可不可以更好帮助孩子成长,甚至让他有效抵御电子产品的沉迷?

  银娟:太极拳的确是我的业余爱好,而且我一直坚持了很多年,在我的治疗当中也经常使用,也是我的个人特色。用的时候肯定不是我教他打一套太极拳或者太极剑就完事了,而是我把太极拳蕴含的哲学思想跟现有理论做一个有机结合。

  举个简单例子,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更多用太极剑。太极剑手拿剑打开的时候,你可以看见剑像扬长的手臂,伸向了更广更大的空间,意向上,心身状态打开了。

  另外,像孩子的成瘾,如果游戏沉迷以后,他的身体其实是相对静止不动了,长时间玩游戏的孩子有心身分裂的状态,太极拳讲究形神合一,也就是形体和心神要合在一起,它对于形神分裂治疗特别对症,运用当中还是比较顺手的。

  孩子对于身体体察和认知,到动作层面的改变再到心理层面的完善,最后达到人格上的一种发展,这是太极方面的应用。

教育头条

  • 大学
  • 留学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热搜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