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关于当下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2021-05-22 13:58
来源:新东方网
作者:
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一、 教育必须要有惩戒
教育需要惩罚,我们现在从小鼓励孩子“你真棒,你行”,现在孩子最流行的手势就是“耶,我行”。然而绝大多数的人要面临失败,人的一生绝大多数时刻也是必须面临失败的,面临挫折的。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在鼓励中、赞美声当中成长,他会没有抗击的能力。
中国的传统教育也是离不开惩戒的。闽南地区都是非常重教育的,过去这里有很多私塾或者乡村的学校,门口都挂一块小木牌子,上面四个字“溺爱免送”,如果你溺爱你的孩子就不要送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教不了,也不教。我们小时候家长跟老师谈话都是“老师您辛苦了,孩子交给您了,他哪个地方做的不对,您该骂骂,该打打”,我们小时候有几个没有捱过老师的“啪”打一下,但是我们突然开始观念完全变了。
所以十年前我就提出教育必须有惩戒,必须在严格法律规定,严格程序规定,严格某种免责责任的情况下,赋予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
教育改革可能是经过了将近四十年改革的中国所面临的最复杂、系统性最强的,关注度最高,难度最大的一场改革。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中国的教育是由高考制度决定的。如果高考制度不改,中国的教育就很难改变。
高考制度并不一定是一项最好的制度,但是它是我们迄今为止能够找到的一个最不坏的制度。高考制度如果要改革,如果不再讲分数,那么可能社会公平公正的一条底线将受到很大的威胁,今后很难有寒门子弟通过十年寒窗考入一流名校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高考注定还是要讲分数的。
对教育的改革,我个人认为千万不要乐观。
我们都追求一些非常美好的东西,比如公正、平等、自由等,我们追求真、善、美,我们在家里追求家庭的和谐幸福,追求对孩子的无条件的爱,我们在家里为孩子非常努力塑造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大家要知道,具体到每一项它可能是冲突的,比如你要追求公正公平,可能会牺牲平等,你要追求平等,你可能有的时候会牺牲公正,你要追求真,有可能有时候要牺牲善,这些美好的价值是相互冲突的,这种冲突的剧烈程度是超出我们想象,而且这些东西如果是在教育中的冲突也是显而易见,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鱼和熊掌兼得,我们只能取一样。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谈教育改革的时候,我指的教育改革主要是指我们学校体制内的教育会很困难。
我个人认为,高考制度轻易改不得,改完了以后副作用难以判断,从来都是很残酷。我的老学长俞敏洪和我都是经过残酷的考试考到北大,哪一门也没有少过。
所以,我们对学校内的教育改革要抱非常审慎的态度。
三、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应该成为相对的状态
在中国教育界一直流行这样一个概念,叫做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这两个概念的区分,而且这两个概念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冲突的状态,好像讲素质教育就可以对分数放低要求,讲应试教育,我们就让孩子多玩一点,多学琴棋书画,多跟大自然接触。
我认为应试考试是最基本的素质。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定的原因造成的不平等。比如贫困地区的孩子,他的学习条件肯定没有厦门的孩子好,这个问题不是孩子造成的,而是因为很多复杂的原因造成的。没有哪个社会,哪个国家是公平的,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
我也接触过很多中小学老师,他们感到很困惑,我跟老师说,如果我们爱孩子,我们就要对孩子负责,如果我们要对孩子负责,我们就要考虑各种真实的情况,而不是停留在非常浮夸、事实而非的理论上面。好老师努力地教导孩子,努力提高他的素质,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应试能力。我绝不赞成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好像设置出一对概念,让他们成为相对的状态
四、 学校要偏重“教”,家庭偏重 “育”
我内心很认同今天这个论坛主题,因为我终于看到了这个“育”字,让爱育见未来,我特别把这个字读成“让爱育现未来”。 很长时间没有人思考过教和育到底什么区别,新东方有意识地把“育”提出来,当然教和育的关系非常复杂,绝不是简简单单几十分钟就能说清楚的。
我们不妨做一个出于方便的考虑,做一个简单化的区分,“教”和“育”,学校要负责教育,学校要负责“教”和“育”。家庭、家族也要负责教育,负责“教”和“育”,这没有问题。学校不能只教不育,家庭也不能只育不教,但是毫无疑问学校偏重应该在于“教”,家庭偏重应该在于“育”。 “育”和“教”相比起来,“育”更像一种慢慢的浸润,慢慢的陶冶,慢慢的育成。而“教”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有程序的,可以考核的,可以量化的,有分数标准的按部就班,有教程规定的教育的行为。为什么我说我们现在特别应该强调“育”,因为我们知道孩子实际上将来进入社会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进入社会的,一个有教养的人最终不会输给一个只有教育而没有教养的人。
“育”说到底就是家教,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说到底就是“母教”。胡适先生讲到自己的妈妈,其实都是育他,并不是教他数学,教他物理,教他语文,而是教他如何学习,如何坚持。鲁迅先生取笔名是用妈妈的乳来做自己的笔名。毛泽东主席回忆他自己的母亲,讲到自己的妈妈充满感情,都是人生最重要的老师。钱学森讲我的数学天分或者我的很多关于学习的观念来自我的妈妈。所以妈妈在育的过程中太重要了,让一个孩子从小在家里成为一个在母爱的熏陶下对这个世界充满温柔的孩子,让孩子在母亲的关注下形成一种良好的个人教养,让孩子在母亲的关心下,能够成长为一个我们这个社会谁都尊敬,谁都喜爱的这样的一个人,这个是育的本质。
有教养的孩子,有母教的孩子,他会拥有更好的未来,这是一定的。没有母教的孩子,没有教养的孩子,到底能有什么样的未来很难说。所以,我一直在很多场合讲,这个孩子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很多人讲这个观念太老旧了,我到今天都是这样认为,尤其是孩子,从小要孝顺自己的母亲,母亲要在这个方面奠定他教养的基础。所以,我觉得育这个字和教比较,当然教和育都重要,但是育在某种程度上对孩子的未来更具有决定性。
点击查看>>2021新东方家庭教育春季高峰论坛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