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奕斐:父母要给孩子“快乐为首”的情感支持
2021-05-22 20:56
来源:新东方网
作者:
沈奕斐 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讨论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们发现在家庭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进到学校的问题。
今天在网上经常流传这样的段子“不写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又吵又闹,让路人耻笑,让老人血压升高,让邻居不能睡觉。”我们以为他们出了什么问题,最后发现原来是“函数关系”,所以当家庭遇到写作业的时候真的就是一场灾难。我们家孩子也是这样的情况,一写作业就会出现各种状况,这是中国很多家庭非常普遍的现象。
有一个研究叫做“小学生家长陪读情绪及行为调查及引发因素分析”。当中提到有三种类型的不良作业行为最让父母崩溃:第一种是依赖型,你不说他就不做,只有父母推动他;第二种是敷衍型,习惯把作业又快又乱地做好,目标就是把作业本填完,对内容没有要求;最后一种是磨蹭型。
一、 你能做到温和而坚定吗?
前几年父母们开始意识到辅导作业地情绪问题时,会去学很多西方的心理学。比如大家是不是都很温和而坚定,你们能做到温和而坚定吗?我们自从学了西方的心理学,每天回到家里只能做到15分钟的温和而坚定,15分钟以后就爆掉了,但是到了晚上我们突然间又内疚了,说,宝宝,妈妈今天态度对你不好,我们明天一起努力,明天不要这样子。明天会不会改变?不会改变。所以我们经常会觉得是自己修养不够、自己状态不好。做母职研究的时候,发现今天的妈妈充满了内疚感,觉得自己不是好妈妈,觉得一直要做不断的心理调试。但是社会学的研究坦率地告诉你,根本就不是你的原因,温和而坚定根本就做不到。美国为什么倡导这一块?因为他们家庭早期没有陪伴作业这一项,当他们有陪伴作业这一项是的时候他们也一样会爆掉。
教育理念的非常著名的《童年》中讲了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一种叫协作陪伴,一种叫成就自然。协作陪伴是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而成就自然更多是命令式,会有很多的安排。所以这些协作陪伴的孩子往往在整个教育体系里更有优越感。成长也会更好,成就也在社会上更有地位。所以这跟教育体系是鼓励协作陪伴的。
二、适当对孩子地学习做一些干预
鼓励协作培养出来的大都是很有优越感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会做一些对孩子学习的干预,比如会和老师沟通,孩子背单词会指出老师的问题,同时也会不断地鼓励孩子,在家庭中孩子的写作业时是陪伴的角色。
为什么我们陪伴孩子很容易愤怒,社会学中做了很多的表述。
第一,你会发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关键是孩子所谓的不同,不是跟别人的不同,他是和父母的期望值很不同的。
第二,你会发现你们有一个神奇的标准存在,这个标准其实对聪明的孩子来讲都是不友好的。这道题孩子明明会做,但没有按照步骤答题而导致失分。当你发现这个标准存在的时候,如果孩子智商一般,家长就会更焦虑:别人都已经学的很快了,你的孩子还学不好。
三、父母需要给孩子的情感支持
学校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传授和能力培养,完成教学大纲,它是一个结构,是一个集体化教育,是一个选拔机制。而父母是给孩子提供情感支持的角色,是一起帮孩子解决问题、跟老师形成配合、协作的关系。
当我们在思考,情感支持能否确定化,能否量化,人格培养能不能量化,会发现家庭教育就是没有办法量化。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当我们把学习成绩放在首位的时候,就会忽视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
我们要给孩子个性化指导,给予不同力量的指导,怎么触发他的情感机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他的兴趣,让他有成就感,让他的学习更有目标,我们发现学习资源的提供跟学生方法的提升对孩子来讲还是非常重要的。
四、后喻时代怎么做家庭教育
在后喻时代,父母的转变从权威者变成支持者,从守门员到慢慢变成教练,然后变成了啦啦队,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就要走出你的观众席,让孩子有问题愿意来找你已经很成功了。
我做大量的青少年研究,青少年普遍的感觉就是孤独,有的时候稍微说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我们要重视青少年内心情感的诉求。
我们要关心孩子,但是要谨慎出手,甚至告诉你自然后果坚决不要管,逻辑后果要管,真的遇到问题要帮助他,把问题变成技能才可以真正帮到他,要让他走正面标签,对他可复制的正确行为进行肯定,他就沿着正确的东西往上走。
最后是快乐为首,因为家庭里面需要这样的支持。
点击查看>>2021新东方家庭教育春季高峰论坛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