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卢比利斯
2019-03-11 18:45
菲斯向西开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就到了古罗马遗址瓦卢比利斯(Volubilis)。
摩洛哥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为什么这里会有古罗马遗址?如果了解一下历史,就知道在公元7世纪之前,摩洛哥的历史和伊斯兰教没什么关系。公元前的摩洛哥,是古代的柏柏尔王国,和当时的北非王国迦太基并列。后来罗马帝国日益强大,和迦太基开始争夺地中海的统治权,在公元前264年进行了第一次布匿战争,主要是在地中海海战。接着罗马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败。
公元前218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这是三次战争中最著名的一次。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艰苦卓绝,渡过直布罗陀海峡,翻越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搅得罗马帝国鸡犬不宁。罗马在几乎被灭国的耻辱后,反败为胜,出兵迦太基,汉尼拔只能回军驰援,最后迦太基战败,丧失全部海外领地,并向罗马赔款。
公元前149年进行了第三次布匿战争,这次是罗马害怕迦太基再次强大,主动进攻并长期围困了迦太基城,最后迦太基惨遭屠城,领土成为罗马的一个省份——阿非利加行省。罗马完整取得了地中海西部的霸权(这段历史在日本作家、古罗马历史最出色的研究者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一书里,进行了充分而富有感染力的描述。煌煌15卷的巨著,有四卷专门讲了布匿战争)。
在这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中,柏柏尔人因为和迦太基人对立,一直帮助罗马人进行战争。等到罗马人战胜了迦太基人,柏柏尔人的厄运也就来了。罗马军队顺手就把柏柏尔王国给灭了,建立了毛里塔尼亚王国,立了两任傀儡国王,同时开发瓦卢比利斯为居住地。到了公元40年,罗马人把毛里塔尼亚王国分拆为罗马帝国的二个行省,其中一个行省的行政中心就是瓦卢比利斯。400年后,罗马帝国衰退,柏柏尔人又开始折腾,建立了很多小王国。直到公元683年,阿拉伯帝国进入摩洛哥,征服了柏柏尔人,并和柏柏尔人一起度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西班牙。从此,摩洛哥告别罗马时代,进入伊斯兰教纪元,直到今天。
了解了上面的历史,就明白为什么在摩洛哥的腹地,会有瓦卢比利斯这样的罗马城市,以及今天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废墟了。罗马帝国是世界上存续时间最长,国土面积最广的帝国。这个帝国的运作模式,有很多东西直到今天还值得人们研究学习。罗马帝国每到一个地方,首先建立军营,然后由军营发展成城市,修建非常结实好用的大路,大路和大路相连,四通八达,既方便军队快速移动,也方便老百姓生活和迁徙。有句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的道路确实是路路相通,最后真的能到达罗马。
罗马城市建筑的主体都是用石头,所以城市附近一般都有山脉,为了采石方便。城市修建的同时,就开始修筑水道,有的水道能够长达几十公里,把水从高处的水源引到城市。罗马人是一个爱干净的民族,在任何一个城市里都会修建大量浴室,瓦卢比利斯也不例外。整个城市废墟留下来的都是石头,也正是因为石头,所以这一遗址还得以保存。遗址中的城市广场、凯旋门、浴场、引水道、通衢大道,无一不体现古罗马帝国的城市特征。在遗址中浴室的建筑最多,体现了罗马人喜欢洗澡这一习俗。
可惜即使是石砌的建筑,也阻挡不了帝国的衰退和岁月的侵蚀。公元三世纪之后,随着罗马帝国衰退,瓦卢比利斯的热闹时过境迁。尽管还一直有人居住,但繁华已一去不返,犹如江水东流,不可复回。到了公园7世纪,摩洛哥阿拉伯王国的缔造者穆莱•伊德里斯,在离瓦卢比利斯三公里的一座山上开始筑巢传教,人口逐渐向那边集中,形成了今天的圣城穆莱伊德里斯,瓦卢比利斯逐渐变成空城。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祸及瓦卢比利斯,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从此古城彻底变成废墟。18世纪,国王为了在30公里之外的梅克内斯修建宫殿,把瓦卢比利斯的大量石料运送过去。瓦卢比利斯从此彻底被人遗忘,直到1997年,瓦卢比利斯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才成为来摩洛哥必去的一个旅游景点。
朝代更替,城市兴衰,人类走过万年,不管统治者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宗教信仰如何改变,也不管城市和皇宫造得多么金碧辉煌,时间总会以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人间繁华转瞬即逝。权力、名誉、财富都会烟消云散,甚至连废墟都不能留下。唯有不变的是,青山依旧翠绿,河水依然长流。明代的文学家杨慎的一曲《临江仙》,唱尽了这样的世道变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以卑微的生命,进行着艰苦的劳作,追求心里不灭的温暖和希望,最后总是以无奈的潇洒,一壶浊酒,笑谈古今。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