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一本有原则的书
2019-12-12 16:32 集团总公司 柏宇航老师
达利欧的《原则》,一本有“原则”的书。
全书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知人论世。达利欧通过分享自身经历,告诉我们他是如何总结出这些原则的,同时,让我们权衡这些原则,思考并判断它们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于我们的生活。第二部分,生活原则,这是本书的核心。他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理解现实如何运行以及如何应对现实,要把生活想象为一场游戏,而我们面临的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需要破解的谜。第三部分,工作原则。以生活原则为基础,他通过对桥水公司运行模式的介绍,向我们阐释了其核心理念:创意择优--即力求通过极度的求真和极度的透明实现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原则》里有大小原则400多条,诚如作者所言,创作《原则》,并非要求大家盲目遵循,我们应该大胆地质疑,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最好是结合自身经历去构建属于自己的原则。明代大儒王守仁讲求“知行合一”,我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在阅读书中相关原则,感觉受益良多,兹列举几条谈谈感想。
第一条原则
“独立思考并决定:
(1)你想要什么;
(2)事实是什么;
(3)面对事实,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
有位哲人说过,很多人在人潮汹涌的世间白白挤了一生,从来不知道哪里才是他想要到达的地方。自己刚到集团的那段时间,尽管有公司专业的培训课程,有上级领导的指引和教导,还有同事热心的帮忙,但由于职业身份的转变,工作环境与工作思维的差异,仍感到有些不适应,甚至有些迷茫。其实,细想一下,主要还是没有目标,没有清醒的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餐盘,里面装着各种你意想不到的美食。但我们要明白,我们不可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天之道,有所得必有所失,很多时候,选择一个目标往往也就意味着需要放弃一些。
没有目标也就没有方向,而目标太多,也容易迷失方向。当时的自己,踟蹰徘徊,做管理还是做内容研究?自身的客观情况,适合做管理,还是更适合学术研究?好,一旦想明白了,也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制定具体的发展路径,按照计划践行推进,逐步走向正规化,走向专业化,走向职业化。回头想想,每一位职场人,不都有这样一番心路历程吗?
第二条原则
“痛苦+反思=进步”
在书中,达利欧说过,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失败,就说明你没有努力突破极限,而如果你不努力突破极限,你就不能最大限度挖掘你的潜能。其实,生活不可避免地会带给我们这样或那样的考验,而我们愿不愿意以退为进、从失败中获益,取决于我们自己。正如卡尔 · 荣格所说:“人需要困难,这对健康来说是必需的。”每当我们遇到痛苦的事情时,也就处在生活中一个潜在的重要节点:你可以选择健康并痛苦的事实,也可以选择不健康但舒适的幻觉。妙处在于,你选择了健康之路,痛苦将很快变为快乐。因为,痛苦就是信号,是幸福来敲门的前兆。
孟子有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痛苦,要痛定思痛,才能进步。
俞敏洪老师也曾说过:痛苦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要看它对谁来讲。对于温室的花来讲,那他就是灭顶之灾;如果对一颗松柏来讲,它如果能够扛过所有苦难,那才是财富。所谓松柏之志,经霜犹茂。
总之,我们要把每一次痛苦和跌倒都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不要逃避困难,要主动去迎接困难,从痛苦和失败中学习,总结失败的原因并提炼成原则,作为下次碰到类似问题的指导思想。只有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迭代学习,不断进化,才能实现快速的进步和个人能力的提升。
第三条原则
“问题日志”
所谓的问题日志,其实是达利欧在其创办的桥水公司里运用的一种管理工具或者叫管理策略。
规则很简单:如果事情出了岔子,你必须写入日志,写明其严重程度,并写清楚谁为此负责。如果错误发生,记入日志,你就没事;如果没有记,你就会有大麻烦。
通过这种方法,他发现问题会被呈送到管理者面前,这比管理者不得不把问题找出来要好得多。而这一原则给予我极大的启发:
一者,于我自身来说,错误日志是自我反思的工具,一旦我自身可以把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记录,我便可以时常拿出来进行自我鞭策;
再者,这里有一个词叫管理工具。由此,让我想到王专老师讲过的管理策略,或者叫思维工具,比如自己的问题是锁头,别人的问题是钥匙。通过解决别人的问题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提高效率的方法:人+机器=效率;再比如系统内容研发院提出的可以极大提升人效的星火计划管理策略等。
以上种种策略和工具,一旦运用地恰当,都可以让我们做起事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条原则
“不要过度关注细节”
乍看这一原则,似乎与我们时下经常提到的工匠精神有些背道而驰,其实不然,这里要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性思维,一种全局观。
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人类最独特的能力是,只有人类能从更高的维度看待现实,并总结出对现实的理解。也就是说,我们人可以从更高的维度去俯瞰全局。达利欧在《原则》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小节上的自恋”,他认为,在工作中几乎每个小组在大事上达成共识后,都为一些不太重要的小事争论不休,甚至成为仇家,全然不顾他们更应着眼于大事。现实中,我们确实也会犯错,有一次组内方案的讨论中,由于过于关心细节,关心细致的操作流程,反而没有从大局着眼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没能得出相关问题事项的最优解。所以,这也时刻提醒着自己,要立足整体,坚持适度原则,着眼全局,寻求最优目标,争取效用的最大化。
其他原则
除了上面的四个原则让自己很受启发之外,还有很多原则也充满了真知灼见。比如:
1. 二八原则。这一原则,我的上级领导也常常提到,并强调要找准那关键的“二”,单点击穿,从深度上对一个问题或一个事项进行挖掘,让自己成为该方面的专家,努力做到不易被取代。
2.有时候,你能做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是决定问谁。在你不擅长的领域请教擅长的其他人,这是一个无论如何都应该培养的出色技能,这将帮助你建立起安全护栏,避免自己做错事。这在我现实的工作中也犯过类似错误,我是一个不愿麻烦别人的人,同样,我也不想麻烦自己的上级领导,可是,有些问题自己确实无力解决,自己做不好,还不好意思请教,最终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要谨记,我们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最好的答案不一定是自己想出来的,你可以在其他人那里找。
3.比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找对做事的人。王专老师在培训课程中也强调,不要人找事,而是要事找人。具体来说,就是不要把人招进来,再安排事情,而是根据项目的需要去寻找合适的人,每个人一进来,就有自己的目标感和使命感,他是来解决问题的,只有这样才能强化他的价值感。
4. 一起合作把蛋糕做大的回报大于追求个人利益的回报,这体现于每个人得到的蛋糕的多少,还体现于人类天生追求的让我们更快乐、更健康的精神回报。在我们的小组内,大家工作信息透明,分工协作,相互扶持,寻求更大的蛋糕。
5. 把你的“必做之事”做完,再做你的想做之事。你很可能没有时间处理不重要的事,那最好将它留着,以免自己没有时间处理更重要的事情。同时,我的领导也提醒我们,要强化结果导向,任何事项分出优先级,首先要先完成,然后再精益求精。
写在最后
达利欧的《原则》,是一本有“原则”的书。我所谓的原则,是说他所列举的各项条目,并非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源于他自身的实践和感悟;也不同于市面上所有讲的成功学和各类调制好的“鸡汤”,他只是谦虚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去理解去判断,择其合适者而行之,择其不合适者而改之,而后再行之。
最后,用达利欧对自己人生的感悟作结尾:
在我看来,人生由三个阶段组成:
在第一个阶段,我们依赖其他人,我们学习;
在第二个阶段,其他人依赖我们,我们工作;
在第三个阶段,当其他人不再依赖我们、我们也不必再工作时,我们就可以自由地体验生活了。
本期精彩推荐: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0 新东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