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二:“传统”
英国有的传统挺好玩儿。我们在剑桥三一学院参观的时候,正巧听见敲钟,奇怪的是,一共敲了两轮。同行的导游解释说,因为当年St. John's college也想弄个钟的,结果不知为什么没成功,于是,当三一学院建好自己的钟楼之后,决定以后先为自己的学生敲一次,在帮隔壁St. John's的学生敲一次(这两所学院的“掐架”还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这么多年下来,就成了传统。
不过,也不是每个传统都这么欢乐,有的可以说“害人不浅”呢。这次同行的培训师们的“噩梦”,是英国的食物。临走之前就听人说,“God bless the British food.”去了才知道原因。其实也不是难吃,只不过他们每餐的菜基本一成不变,比如早餐,每天都是烤肠、培根、炸土豆饼、番茄、蘑菇、煎蛋或煮蛋、吐司、面包、酸奶,饮料也永远那几样;此外,除了某些肉特别咸之外,其他的食物基本没味道,导致不少人拿出了国民女神“老干妈”……好在大家不久之后找到了中国超市,算是熬出了头。不知道英国人为什么如此执着于这些传统食物,还是说中国人对“吃”的研究太过于博大精深?各位以后有机会去英国,我还是建议尝尝这里的菜,慢慢就习惯啦。
“传统”的体现在牛津格外突出。听人介绍说,牛津大学每次考试都弄得很“隆重”。学生们穿着正装,胸前佩戴着小花。花的颜色也是有讲究的:考试的第一天是白色,后两天变成粉色,最后一天是红色(有人调侃这象征着孩子们才思枯竭、吐血而亡……)。如果学生的“行头”错了,一定会被禁止入场。据说剑桥之前也有类似的规矩,后来大家觉得麻烦,就被废除了。牛津为了尊重学生,也就此举行了全校公投,结果出人意料,60%的学生赞成保留这个传统(他们说要守住这“最后的阵地”),于是,它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换做是我的话,也会投赞成票,因为觉得挺有意思。穿着西服、皮鞋考试的感觉,应该和T恤+人字拖不一样吧?再说,大家一起穿戴整体浩浩荡荡地走近考试院,那氛围一定很严肃,像个仪式一样,坐在里面也会不自觉地警醒一点。不过,也有人觉得,把这件事硬作为“传统”保存下来略显可悲,难道牛津没有其他拿得出手、应当被流传的东西了吗?何必把注意力放在这些形式上?见仁见智吧,反正时间会沉淀下我们觉得值得的东西。